2013年9月15日 星期日

大腦重設工作坊上課心得

工作坊介紹網址

今天上的課是重設大腦設定的課程
我們的大腦有著許多的自動化程式設定
透過經驗與學習而來
看到某些場面會緊張
遇到某種特質的人會不舒服等等
有些程式仍然合適,例如自動閃躲迎面而來的球
有些卻已經不再合於現在使用
小時候媽媽教我們不要跟陌生人說話
我們看到陌生人就趕快躲到爸媽背後
長大了之後如果還繼續使用這個自動程式
就可能會造成人際關係的困擾

今天的課程REBT的理論帶領學員重新檢視及debug我們的自動化程式

 

過程中莊老師指導大家如何分開「因」「果」
再進行檢視其合理與否
有一套REBT所使用的ABC理論:

理性情緒治療基於一個假設, 即人生而同時具有理性的,正確的思考及非理性的、扭曲思考的潛能。建基於這個假設,REBT獨創了A-B-C理論:A代表觸發的事件;B代表信念;C代表 情緒結果或行為效果。A-B-C理論的觀點在於表示,事件不會直接導致行為效果,而是事件A透過思考歷程、個人看法作用於B,才導致情緒或行為反應 。 例如絕大部分學生會在獲知考第二時感到快樂。但曾有個案中學生因而感到不快。其實考第二不會直接使學生感到不快樂,而是考第二,再透過「我必須考第一」這 個不理性信念,令自己有不快樂的感覺。艾里士認為要減輕或去除不良的情緒結果,必須對B加以駁斥,才能發揮諮商與治療的效果(E) ,有了效果即表示當事人有新的感覺(F) 。艾里士認為多數的人都認為觸發的事件(A)是情緒結果(C) 的直接原因,他不同意,認為「思想」才是個人情緒的直接因素,所以信念(B) 才是輔導的重點 ,所以REBT主要的治療方法是教導和辯駁 。(摘自維基百科)

  
在今天的過程中,我其實感觸很深
因為我很喜歡效率,所以我的自動化程式非常多
但是後來都演變成令我困擾的、不合理的信念
使我的生活非常挫折

例如,我常常會認為「我都講幾次了你還不聽,你根本就沒把這放在心上。」
這句話使用的頻率之高,我以前毫不懷疑這句話的真實性
因而時常覺得憤怒、不被尊重
但是今天的課程之後,我就知道了, 
講幾次還不聽沒辦法與根本沒把這放在心上之間劃上等號

 debug之後,就比較能夠放自己也放別人一馬

協會的課程有一個特點就是理論性課程經常會搭配音流和拉腦波
讓這些新的理論的能量可以被寫入大腦
比較不容易上過就忘,無法實際應用出來

今天結束的時候,我發現自己立即性的一個改變

從前的我是不可能在這種場合
大家圍坐在一起討論的時候去上廁所的
因為小時候一個經驗
讓我覺得有可能被聽到上廁所的聲音是很羞恥很丟臉的一件事
今天我從早上九點到下午五點都沒上過洗手間
就這樣憋了一整天
而且還喝挺多水  囧

憋到五點要下課正在分享的時候,我已經快爆了~
就在那自我掙扎,到底要不要冒著被恥笑的風險去上廁所呢?
掙扎著就很自然地使用了今天教的REBT流程ABC自我檢視了一番

原本的想法:
「如果我上廁所的聲音被人聽到,就會被嘲笑,被嘲笑讓我覺得自己很丟臉」

跑完ABC流程之後
新的想法產生了:
「我的膀胱健康比別人笑我還重要。」
「別人笑我是別人的問題,上廁所是每個人都會進行的正常生理動作。」

然後我就去洗手間了
心安理得~怡然自得~

也許大家很難想像上個洗手間,我也這麼多糾結的情緒
可是真的就是這樣子啊
我可以因為一次的經驗忍受幾十年的憋尿耶

騎車回家的時候更進一步地把新想法發揚光大:
「如果真的忍耐到膀胱爆破而死,大家應該會笑得更大聲!」
本來沒那麼好笑的事,硬生生要被我自己搞成世紀最囧死法,我何必呢~?!
然後自己一個人笑得東倒西歪

幾十年的一個信念,就這樣煙消雲散了


沒有留言:

愛的迴響